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,大多数农民开始开垦荒地,分别向西迁移到平原地区和西南边疆。由于农业的迁移,农民对改变环境的意识更加强烈。在开垦之前的土地,满是石头,缺水。农业迁移之后,由于当地缺乏农具和相应的农业技术,许多地方无人居住,变得无主。对于新的种植环境,为了适应这种情况,许多农民开始在自己的种植区设置铁丝网围栏。
由于早期围垦物资匮乏,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用石头、木头筑成的墙可以起到防护作用,可以保护其边界不被其他外力破坏、不被野兽践踏,因此保护意识较强。
由于木材和石材短缺,人们不断寻找传统篱笆的替代品来保护农作物。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,人们开始种植带刺植物作为篱笆,但收效甚微。
由于植物稀缺、价格昂贵,加之施工不便,一度被人们废弃,加之缺乏围栏,开垦土地的过程也并不顺利。

到了1870年,各种长度的高品质光滑丝线已经面世。牧民们用这些光滑的丝线围起栅栏,却发现家禽总是进进出出。
随后,在1867年,两位发明家尝试在光滑的蚕丝上添加刺,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效果。直到1874年,迈克尔·凯利发明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在蚕丝上添加刺的方法,并开始大量使用。
约瑟夫·格利登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发现,有一根木绳。绳子的一端钉着许多尖锐的铁钉,另一端则绑着光滑的铁丝。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,也让他的发明以铁丝网的形状呈现出来。格利登将刺状物放入一个临时搭建的咖啡豆研磨机中,然后沿着一根光滑的铁丝间隔地缠绕刺状物,再用另一根铁丝缠绕刺状物,将其固定住。
格利登被誉为“铁丝网之父”。自他成功发明铁丝网以来,至今已有超过570项铁丝网专利发明。铁丝网堪称“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之一”。

联系我们
中国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河北过滤材料区22号
联系我们


发布时间:2023年4月13日